9月15日,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主办的“行业先锋”工作坊讲座第二期在学院会议室顺利举办。工作坊主讲嘉宾为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主播,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媛媛。围绕“给我什么,我就接住什么”的主题,讲述自己从民生一线到时政舞台的成长历程,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职业启示与人生思考的精彩分享。

讲座现场
王媛媛老师就以自身就业经历围绕着“给我什么我就接什么”展开演讲,她从职业生涯起点——民生记者岗位讲起,回忆起跑社区、蹲街头、倾听百姓心声的日子。“民生新闻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沾泥土、带露珠’的真实。” 她分享道。曾为追踪一条供暖纠纷新闻,连续一周驻守老旧小区,记录居民的冷暖诉求,最终推动问题解决。这段“接地气” 的经历,让她深刻理解了新闻的“温度”——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连接群众与社会的桥梁,也为她后来的职业发展筑牢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认知根基。
随后,王媛媛讲述了她职业生涯的首次跨界——进入证券行业工作。与民生新闻的感性共情不同,证券领域要求极致的冷静与客观。离开证券行业后,王媛媛回到传媒领域,却暂别一线话筒,转入行政岗位。从直接产出内容到负责后端保障,角色的转变也曾让她有过迷茫。这段“幕后耕耘”的经历,不仅让她学会了换位思考,同时也锻炼了细致周全的统筹能力。此后,她又转型综艺编导,将行政工作中积累的全局观融入内容创作当中。

王媛媛老师授课中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日益深厚,王媛媛老师再次回归舞台,成为了法治新闻主持人。在这一岗位上,她深刻体会到新闻所必需的“严谨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感与敬畏心。她强调:“法治新闻既要传递正义的力量,又要体现人文的温度,平衡好理性与感性是关键。”而当她成为贵州卫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政担当”的分量:“每一次播报都关乎政策传达与民生关切,必须心怀敬畏、精益求精。”
谈及职业道路上的挑战,王媛媛表示,作为主持人,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与自己较劲”——无论是直播中突发状况的应对,还是日常对业务能力的打磨,都需要时刻保持“紧绷感”,培养这种意识在让人紧张的同时也锻炼出了韧性与应对困难的能力。

同学们认真听讲
王媛媛还结合当下AI技术的发展,谈到了作为传统媒体行业主持人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在展示了一段同事用AI技术主持发布新闻的画面之后,王媛媛说她对此趋势有着清醒的认知:“AI 可以高效完成信息整合、语音合成等工作,但新闻的‘温度’、人文的‘共情’以及主持人在现场的即时判断与情感传递,是 AI 无法替代的。” 她认为,面对 AI 时代,媒体人更应主动拥抱变化——既要学习新技术、适应新趋势,更要坚守“内容为王”的核心,在“科技 + 人文” 的融合中找到自身价值。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提问,围绕“职业选择的困惑”“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新媒体时代传媒人的能力提升”等话题与王媛媛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现场学生提问环节
讲座尾声,王媛媛寄语在场师生:“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岗位也没有绝对的‘好坏’。重要的是,无论命运给你什么,你都能接住它、做好它,在每一个当下全力以赴。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本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一位媒体人的成长历程,更传递出“积极面对、主动作为”的人生态度,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人生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王媛媛老师寄语现场
文:吴玉林
图片:骆佳
编辑:刘海蓝
一审:代盛兰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