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贵州日报报刊社二级副主编,贵阳路边音乐会、贵州姑妈篮球出圈的文字报道推动者之一熊江睿记者应邀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专业学子作“新闻选题策划与系列报道执行”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一)
“向上向善是方向,至真至情是温度,知行合一是准则。”熊江睿在开场的分享中,用一句话点明了新闻工作的价值追求。从现象级的“村超”出圈,到温情洋溢的“姑妈篮球”,作为长期奔走于基层一线的记者,他以亲身经历向在场学子诠释:“新闻工作,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贵州日报报刊社二级副主编熊江睿
“走得出去,更要沉得下去。”在熊江睿看来,这不仅是对“脚力”与“笔力”的要求,更是对“四力”整体的深刻诠释。在黔东南,他用“脚力”抵达现场,用“眼力”洞察到“姑妈篮球”赛中乡村女性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随后,用“脑力”追问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并以精准的“笔力”将其呈现。他坚信,正是这种理念与素养的融合,让新闻拥有了直触人心的生命力。
“职业底色决定创作高度。”熊江睿提出“四有新闻人”素养框架。有情怀,以热爱注入创作,让作品承载真情实感;有思想,树立独立认知与系统思维,坚守新闻导向;有闯劲,敢于突破传统,在竞争中锤炼专业;有匠心,对素材精挑细选,对内容精益求精。新闻人应是“时代的笔杆子”,而非“文字搬运者”,需扛起记录真实和传递价值的责任。

讲座现场(二)
“策划要精准,提炼要抓核。”熊江睿认为这是主题创作的核心要求,更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价值落地的关键。从“路边音乐”激活街巷经济的烟火气,到“浪漫贵州写情诗”勾勒地域文化的深邃底蕴,他始终以敏锐洞察捕捉现象本质,用聚焦核心的思维挖掘内在价值,让每一个策划都成为连接人与土地、串联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纽带。他认为,正是这种“精准定位+核心提炼”的创作思路,让地方故事有了更易传播的载体,也为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校园新闻既要务实,更要守心。”针对校园新闻创作,熊江睿的建议始终紧扣“四力”内核与时代特点。他指出,校园新闻的生命力源于真实与细节,无论是师生间的暖心故事,还是校园里的创新实践,都需要以踏实的“四力”素养深入挖掘,用专业态度呈现核心价值。面对“人工+AI”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他特别提醒,技术可以为新闻生产提效赋能,但新闻人不能丢失“至真至情”的初心,唯有让技术服务于内容创作,坚守真实与温度,才能让校园新闻既贴合青春语境,又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讲座现场(三)
讲座的最后,熊江睿指出,新闻工作不仅是职业,更是修行。它要求在座每位新闻学子怀至真至情去记录时代,秉持向上向善去推动社会,最终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实现从信息的传播者到社会进步的参与者、推动者的根本性转变。
图文:黄和敏
编辑:代盛兰
一审:李芳琴
二审:杨蕾
三审:张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