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校共建
项目课程 校媒共建 创新创业 传媒开讲了
传媒开讲了
当前位置: 首页>>部校共建>>传媒开讲了>>正文
黔沿新闻大讲堂|“让内容有温度,也有广度——流量时代的深度报道”专题讲座
2025年10月20日 10时42分   审核人:   (阅读:)

10月14日下午,商业媒体“嗅态”创始人石灿受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邀请,在南校区第一教学楼C-106教室开展题为“让内容有温度,也有广度——流量时代的深度报道”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传媒学院新闻系王橙澄老师主持,现场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兼具行业洞察与实践经验的分享。

9F2BC

(王橙澄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王橙澄老师对主讲人石灿老师的专业背景与从业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作为商业媒体“嗅态”的创始人,石灿拥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曾历任刺猬公社、温度纪等知名商业媒体主编,还在2020年斩获36氪新经济十年一‘见’深度商业观察大奖,在深度报道领域的专业能力与行业影响力有目共睹。

在核心分享环节,石灿老师以个人成长轨迹为切入点,将自己从贵州榕江出发,到贵阳求学,再到深耕媒体行业七年,最终自主创业打造“嗅态”内容平台的经历娓娓道来。这段跨越地域与职业阶段的历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史,更串联起了“深度报道”在时代浪潮中的变迁——从曾经的行业热潮到一度面临消退困境,再到如今在新环境下逐渐重生,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深度报道的行业脉动。

B48BE

(石灿老师做经验分享1)

围绕“流量时代下深度报道如何破局”这一核心问题,石灿老师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他指出,媒体行业已从“编辑部时代”全面迈入“算法时代”,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深度报道的核心逻辑——真实性、公开性、客观性始终不能动摇,这是深度内容的立身之本。

同时,石灿老师也分享了深度报道在实践层面的创新方向。他提出,如今的深度内容创作需实现多重转变:从“一次性稿件”转向“持续的选题线”,通过长期跟踪挖掘议题的深层价值;从“公共议题”的宏大叙事转向“个体视角”的微观表达,用鲜活的个体故事引发读者情感共鸣;从单纯“讲故事”升级为“经营认知”,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与见解。而对于“如何让深度内容活下去”这一行业痛点,石灿老师认为,除了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外,更需要从业者坚守专业初心,用高质量内容赢得市场认可。

A5EF8

(石灿老师做经验分享2)

针对传媒专业学生群体,石灿老师特别强调了校园阶段积累的重要性。他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注重新闻稿件写作能力的打磨,这是未来从事媒体行业的基础;同时他提出“采访力=AI时代的稀缺真相力”——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AI可以辅助内容生产,但面对面的采访、对事实的深度挖掘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也是深度报道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

1BB0C

(讲座现场)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围绕“深度报道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新人如何进入深度报道领域”等问题与主讲人展开热烈讨论。石灿老师结合自身经验,逐一耐心解答,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1D5A0

(现场互动交流)

讲座尾声,王橙澄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表示,通过石灿老师的分享,更加坚定了“深度报道在社会、公共及商业领域均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认知。同时,她也提炼出深度报道在变化与不变中的核心逻辑:不变的是“内容为王”的本质与“专业内核”的坚守,变化的是“个体视角”的强化、“时效性选题”的精准把握、“多类型产品”的互补融合以及“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本次讲座中汲取养分,未来若投身媒体行业,可以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内容创作者。

C46C3

(王橙澄老师做总结)

本次讲座不仅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师生搭建了与行业资深媒体人交流的平台,更让大家对流量时代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时还为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深度内容创作的热情与思考。

图:张琰淼

文:田维妮

一审:代盛兰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

上一条:黔沿新闻大讲堂|传媒学院举办“咨政选题与规范撰写”专题讲座
下一条:传媒学院“行业先锋工作坊”第04期——舆论监督报道写作特点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