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校共建
项目课程 校媒共建 创新创业 传媒开讲了
传媒开讲了
当前位置: 首页>>部校共建>>传媒开讲了>>正文
传媒学院“行业先锋工作坊”第04期——舆论监督报道写作特点
2025年10月20日 10时37分   审核人:   (阅读:)

10月15日下午2时,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行业先锋工作坊”第04期活动在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贵州日报报刊社内参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徐海星老师,作“舆论监督报道写作特点”专题讲座。该讲座旨在提升学院学生新闻采写专业素养,帮助大家精准把握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精髓,吸引学院各专业师生到场聆听,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ED21F

讲座现场(一)

讲座中,拥有多年新闻一线从业经验的徐海星主任编辑,以舆论监督体裁为核心,先明确围绕“稿件结构、写作特点与核心要求”展开,后以“深度监督的叙事金字塔”为核心框架,结合《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 获利百亿至今未停》《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等经典舆论监督报道案例,从叙事结构、文本力量、写作要求三个维度,系统剖析舆论监督报道写作精髓。

103EB

徐海星老师分享舆论监督报道写作的三个维度

在叙事结构板块,徐海星主任编辑提出“直奔主题,直击要害”的创作原则。他以《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报道为例,详解“场景化切入——数据化定调——悬念式设问”的开篇逻辑,强调要用具有冲击力的场景或人物故事将读者带入情境,以核心数据点明问题规模,用公共利益相关的核心疑问激发探究欲。对于主体结构,他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递进逻辑,即先呈现现象特征,再深挖问题根源,最后给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形成完整闭环。

在文本力量锻造环节,徐海星老师从文字与内容两方面进行阐释。文字上主张“极简主义的精准”,多用短句增强节奏感,以动词、名词替代情绪化形容词,如《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报道中,用“APP泛滥”“打卡留痕”等具体名词呈现事实;内容上强调“基于证据的客观”,关键事实需经至少两个独立信源交叉验证,数据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注明严谨测算方法,如《祁连山非法采煤》报道中,通过“2600多万吨无证采煤”“百亿获利”等权威数据与多方信源形成证据链闭环。

11CF9

讲座现场(二)

在写作要求环节,徐海星老师结合《耕地问题调查》《煤炭问题调查》等重磅舆论监督报道案例,从三个维度明确了采写的核心准则。他强调,舆论监督报道首先要做到逻辑环环相扣的推理,让“现象—原因—影响”的逻辑链条清晰可溯;其次须具备理性深邃的分析洞察能力,不能停留在问题表面,要深入制度、机制层面挖掘根源,如《耕地问题调查》中对土地监管漏洞的剖析;最后必须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言方案,报道的落脚点应是推动问题解决,而非单纯揭露矛盾,例如《煤炭问题调查》中提出的行业规范优化建议,为决策层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路径。

本次讲座以案例为引,以方法论为纲,生动阐释了舆论监督报道从“叙事设计”到“文本落地”的全过程,为学生清晰勾勒出新闻实践的完整路径,对提升学生的新闻实务能力、深化专业认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后续学院也将持续邀请业界专家进行传媒实践经验分享,助力学子们在实践中成长,精准把握未来传媒行业发展脉搏。

文:李杰

图:潘丽啦

一审:李芳琴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

上一条:黔沿新闻大讲堂|“让内容有温度,也有广度——流量时代的深度报道”专题讲座
下一条:记录时代脉搏,探寻春节记忆 ——刘广宇教授做客“黔沿新闻大讲堂”解读都市民俗影像志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