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校共建
项目课程 校媒共建 创新创业 传媒开讲了
校媒共建
当前位置: 首页>>部校共建>>校媒共建>>正文
践行专业理想、深化家国情怀:民大传媒学子参与《这就是中国》录制
2025年09月11日 20时31分   审核人:   (阅读:)

2025年9月9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6名师生,一同前往花江峡谷大桥参加贵州广播电视台与东方卫视合作《这就是中国》的节目录制。此次活动让师生零距离接触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沉浸式感受世界级高桥的震撼魅力。它不仅是一场融合专业知识与桥梁文化的认知实践,更激发了深刻的思想碰撞,深化了师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贵州文化的认知。

参与学生集体合影

节目录制期间,传媒师生迎来了多重学习契机。一方面,大家与东方卫视知名主持人何婕展开了深度交流。凭借丰富的主持经验和深厚功底,她分享了主持技巧、节目策划核心及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并鼓励同学们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多元媒体环境。现场互动热烈,问答踊跃。

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

此外,师生们现场感悟了本期节目特邀嘉宾们的精彩分享与答疑。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从宏观视角出发,深入解读花江峡谷大桥所承载的中国式现代化意义,指出大桥建设既是中国科技实力与工程水平的直观体现,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则聚焦大桥建设的专业技术细节,详细介绍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让师生对这座世界级高桥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此外,加拿大籍评论员杰米尔以外国友人视角,对中国基建进行“创新性”评论。三位嘉宾的分享,使师生对大桥的认识从表面的壮观景象上升到理论与实践高度。

同学们聆听嘉宾分享现场

2024级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魏佳蓥在参与活动后感慨:“若不是这次录制,根本不知道贵州的大桥有这么多亮点!”据悉,花江峡谷大桥处处体现着设计巧思与文化底蕴:两侧桥墩设计灵感源自《千里江山图》;桥塔内设有高海拔云端咖啡厅;桥体内部则有625米蹦极项目;“云渡”服务区的命名更是取自“乱云飞渡人从容”的意境,韵味十足。师生们纷纷期待大桥正式开放通车后再来亲身体验。

在互动环节,播音专业陈子墨同学围绕“贵州青年要如何突破‘打卡点’‘必吃榜’等固有模式去讲好贵州故事”这一话题进行现场提问。嘉宾们建议,要从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入手擦亮“多彩贵州”名片。以推荐贵州的桥为例,在讲述花江峡谷大桥建造的创新故事之外,还可挖掘桥梁背后的人文故事、民族文化的交融元素,让游客感受贵州的独特魅力。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陈梓墨同学向嘉宾提问

节目录制尾声,同学们朗诵《少年中国说》与合唱《骄傲的少年》,为此次现场录制实践画上圆满句号。此次活动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与实践平台,不仅助力师生提升专业素养,更让大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贵州基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未来,传媒学子们将以更专业的姿态、更独特的视角,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贵州故事贡献力量。

同学们进行歌曲《骄傲的少年》录制

作者:杨青青 魏佳蓥 韩锦雯 戎一鸣 陈子玉 黄逸佳

拍摄:赵民军 何志伟

指导老师:何洁

编辑:龙雨欣

一审:刘海蓝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

已是首条
下一条:校地企携手育才 产教融合“辣”出致富路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实训基地落户大方县佳乡味公司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