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传媒学院师生代表一行赴西南交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两校学院领导、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齐聚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朱亚希主持。

图1-座谈会现场图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占祥首先致欢迎词。他代表学院对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钟华等一行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科布局、师资力量、科研平台等方面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发展概况。他强调,此次座谈会旨在搭建常态化交流桥梁,分享办学经验、破解发展难题,学院将秉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诚意,与传媒学院共同探索传媒与人文领域的融合发展之路。

图2-人文学院院长刘占祥发言
副院长朱亚希补充介绍学院发展特色。他重点阐述了学院“以交通为特色”的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学院依托学校交通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交通与传播研究深度融合,组建特色学科团队,形成独特教学研究优势,为相关行业输送大批复合型人才。

图3-人文学院副院长朱亚希发言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钟华随后介绍学院发展情况。作为贵州省首家“部校共建”学院,其以新闻传播学为主体,兼具戏剧与影视学、播音与主持、网络与新媒体等学科优势,构建了“开放、融合、实践、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她表示,西南交大人文学院的交通特色融合发展经验极具借鉴价值,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拓宽合作空间。

图4-传媒学院院长钟华发言
在交流研讨环节,双方绕多个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安燕教授结合学科发展趋势提出鲜明观点,她认为,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新事物的涌现并非要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工作者需守好传统根基,始终保持清醒认知,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术研究,那些关乎价值引领与专业本质的核心要素都应坚定守护。
围绕艺术类专业转型期的发展挑战,双方还就学科竞赛组织方式、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交换看法;在科研支持方面,探讨了助力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有效机制;针对人才培养细节,深入分析了专硕与学硕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中的差异化培养逻辑。

图5-人文学院安燕教授发言(右)

图6-座谈会现场讨论
思想的碰撞催生合作的火花,经验的分享凝聚发展的共识。此次座谈会不仅实现了学院双方学理念与实践经验的精准对接,更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双方明确将以学生跨校交流为切入点,逐步推进学科共建、科研共研、师资互访等深度合作。面向未来,学院双方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在传媒与人文融合的赛道上携手前行,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共同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图7-座谈会合影留念
文:刘骁
图:吴官政
指导老师:孟映初
编辑:李芳琴
一审:张佳欣
二审:杨蕾
三审:张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