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党建工作 学工动态 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党团工作>>团学活动>>正文
传媒学院举办第十八期“回影像”系列教学活动(四) ——《高山盛装·家之绣》纪录片创作经验分享
2025年11月25日 13时20分   审核人:   (阅读:)

11月20日,传媒学院第十八期“回影像”系列教学活动在传媒学院“回影像”工作室举行。卢凤岗导演以“纪录片表达中关爱情怀与人性之光”为主题,与师生深入交流生活纪录片作品《高山盛装·家之绣》,该片讲述了水族马尾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韦桃花的故事。

34AE2

活动现场(一)

在多年深耕纪录片创作的实践中,卢凤岗导演始终围绕“如何精准呈现人物多面性,守住形象核心特质”这一核心命题不断探索。面对人物拍摄中“内在特点与外在呈现如何平衡”的创作难题,他强调人物具有多面性,既包含其自身的本质特点,也涵盖外在形象的多元营造,需以全面视角捕捉人物立体形象,提醒同学们要筛选关键细节、剔除冗余信息,避免人物最鲜明的特点被消解,要让镜头下的人物既真实丰富,又保有独特辨识度。

562DB

活动现场(二)

“传统与现代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在于看见同脉相生的底色,而非被表面差异困住。”谈及跨文化交流中的核心认知,卢凤岗导演结合田野实践经历,解读了“以同促融、以经验破障”的交流意义,他认为,不同场景下的跨文化互动中,仪式内核往往相通,即便存在语言隔阂,也并非无法跨越,可依托长期积累的田野经验,通过观察行为细节、感知文化语境、借助非语言信号等方式,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实现心意的传递。他提出,不能将语言差异视为交流的“拦路虎”,要以包容的视角捕捉文化共性,“唯有立足同脉根基、善用田野经验,才能打破形式隔阂,让跨文化交流真正落地见效”。

4767D

活动现场(三)

影像创作是视听的融合。卢凤岗导演认为:“音乐是影片的情感纽带与主题放大器,即便整体基调明快,也可以通过差异化运用音乐凸显核心叙事,让表达更有层次。”例如影片《家之绣》虽然整体基调偏向明快,但叙事主线聚焦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坚守,因此他在影片开头选用沉重悠远的配乐,让音乐与叙事形成互补,既以旋律传递非遗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又通过音色张力引出技艺背后的故事脉络,引发观众对非遗文化的深度关注。

64611

活动现场(四)

讲座最后,卢凤岗导演还分享了非遗题材拍摄的关键创作理念,他提出:“非遗拍摄不能陷入奇观化误区,要以真实为底色,通过镜头建构让人物与文化自然呈现。”具体到拍摄实践中,就是要注重被摄对象的镜头建构,不刻意引导人物在镜头中“表演”,而是聚焦真实的人物呈现,鼓励拍摄者主动进入人物的生活空间,让镜头既展现非遗的文化特质,又传递人物的真实情感,避免因过度追求视觉效果而偏离非遗题材拍摄的本质与初心。

文:王善善

图:张勇

编辑:李芳琴

一审:龙雨欣

二审:杨蕾

三审:张卫国

上一条:校际携手探新路 协同育人育英才 ——传媒学院师生代表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习交流
下一条:传媒学院举办第十八期“回影像”系列教学活动(三)——生活纪录片创作经验分享:《高山盛装·李敏的快乐生活》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