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0级传播学开启了在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村为期3天的《田野调查》《专业拓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由传媒学院传播系指导教师姚静和刘雨农带队。
(20传播班学生和带队老师姚静、刘雨农出发前合影)
(朱文虎书记在给同学们介绍好花红村的基本情况)
活动第一站,好花红村驻村第一书记朱文虎接待了全体师生。朱文虎书记给大家介绍好花红村的发展历程,他说好花红村经历的故事多到数不过来,但最经典的要从一首歌说起。1957年,在人民大会堂的表演会上,一句“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的歌词渐渐传唱开来,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此歌的评价颇高,因此这首百年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再一次焕发荣光,好花红村的名牌也再一次得到提升。
(好花红村中心广场屹立的毛主席与两位布依族山歌少女的雕像)
好花红村充分运用历史以及优质的自然环境开展旅游文化打造,发展至今,已经进入国家4A级景区行列。作为风景旅游胜地,好花红村的旅游设施相对齐全,5平方公里的景区面积,同学们进行田野调查增加了难度,而旅游观光自行车的出现,成了同学们进行课程实践活动的交通工具。在当天下午的调查中,一辆辆观光自行车在村子里穿梭,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成了当天一靓靓美丽的风景线,好花红村正如朱文虎书记讲的那般,沸腾起来了。
(同学们在观光车上)
(正在采访村民的同学们)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间的脚步和好花红村发展的步伐一样,是一往无前的,观光旅游车的车轴滚了一圈又一圈,晚霞沉淀在好花红村的山边,同学们田野调查乘坐的观光车也追逐着晚霞的尾巴,绵延不绝的涟江渐渐融入黑夜的尽头,同学们飞奔的身影依旧闪在路灯之下。田野调查的工作还未完成,同学们的脚步如同达达的马蹄,还在村中回响。
(落霞与“群鹜”齐飞)
入夜,同学们齐聚在农家乐的餐桌前,以小组的形式整理汇总了一天忙碌的成果,详细总结了人生中第一次别开生面的田野调查课程的经验和不足。在与两位老师探讨后,同学们又开始讨论起明日的学习实践安排。
(深夜中小组讨论的同学们)
在好花红村实践调查的第一天,同学们对该村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质朴,大家对好花红村的探索有了更充足的动力和饱满的热情。期待着明天有更多的惊喜静候着同学们前去探索和发掘。
图/黄顺 杨润 赵德换 冉跃 姚宇乐
文/黄顺 杨润 赵德换 向珍珍 石仕莲 刘炳积 贺成
编辑/王晨曦
一审/刘雨农
二审/钟 华
三审/吕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