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校共建
项目课程 校媒共建 创新创业 传媒开讲了
校媒共建
当前位置: 首页>>部校共建>>校媒共建>>正文
田间地头的镜头与流量 息烽志愿队激活乡土传播力!
2025年07月28日 18时57分   审核人:   (阅读:)

7月22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薪火传递”三下乡息烽志愿队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清晨的露水还挂在果园的梨叶上,队员们精神抖擞一边走着一边交流着今天的实践内容。为了让息烽县流长镇田间的果实、江畔的故事能顺着网络走向更远的地方,队员们要手把手教会当地农户玩转短视频。

FCED5

息烽志愿队开展教学

“我们有好文化、好风景,就是没人知道!”“家里的果子甜得很,外地客咋就看不着?”流长镇各村的村支书和果农们挤在“又见乌江”民宿的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心头的难题。队员们翻看着大家之前发布的视频,发现症结多出在基础操作上——有人对着镜头“硬夸”,有人拍果子没有凸显诱人之处,于是队员们决定先从大家常用的抖音拍摄开始教起。果农黄杰(村民们喊他黄哥)连抖音拍摄按钮都找不到,队员们拿过他面前的水杯当道具:“黄哥,您就想象这是您家的葡萄,说说它好在哪,镜头给个特写……”志愿者们帮着“学员们”调整角度、讲解运镜。拍摄基础课之后,便是用剪映演示“一键出片”的技巧。课程结束时,村民们围着队员直夸:“同学们,你们走心了!”

15A0D

队员们现场教学剪映的使用

理论要落地,还得靠实战。四坪村第一书记雷济沧拿着手机赶来:“现在天热,想拍个防溺水视频警示村民远离水域,可咋拍才有效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并帮助村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队伍转移到乌江码头,以“防溺水”为主题展开现场教学。雷书记主动扮演安全员,村民们分成两组比拼拍摄。有人提议:“用无人机拍水面全景,是不是更能突出危险?”志愿者王浩然立刻拿出无人机,边操作边讲解:“镜头从高空往下压,突出水域的广阔,再切近景拍警示牌……”江边热闹非凡:有人琢磨台词,有人调整手机参数,初中生悦悦举着手机跟着学“摇镜”,嘴里念叨着:“我知道运镜的技巧啦!以后可以帮忙给家里的民宿拍点宣传视频啦!”视频拍完后,黄书记看着成片笑了:“这下,村里的男女老少更明白防溺水的重要性了!”

17A1D

息烽志愿队王浩然向大家讲解无人机的使用

“尝尝我们的梨子,脆甜多汁!”果农梁芳拉着我们走进梨园,枝头的翠玉梨压弯了枝桠。她坦言,果子再好也愁卖,“就靠本地人买,外地客根本不知道”,自己发的抖音视频因为画面晃动、没重点,从来没火过。队员们立刻分工:一组扛着摄像机拍梨子特写,一组围着梁芳教她“拍水果”。“先拍梨子从树上摘下来的瞬间,再咬一口拍汁水,最后说‘想吃的点下方链接’……”梁芳跟着学运镜,对着镜头试着说台词,越拍越有劲儿。当看着在自家的梨园能拍摄出清晰又诱人的视频时,她乐了:“原来不仅要有好东西,宣传还得靠好视频才行啊!”

132D1

果农梁芳介绍梨的口感

此次实践,不仅让村民们掌握了短视频创作技能,更搭建起从田间到云端的桥梁——田间的特色产品、优美风光、动人故事,借由云端的短视频被更多人看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而这份从田间到云端的联结,也将持续书写更多校地融合新故事。


文:陈涵

图:王浩然、陈涵

指导老师:何洁

编辑:冯双玲

一审:冯双玲

二审:胡刃

三审:吕映红

上一条:葡萄架下的新农人,屏幕内外的技术员
下一条:新媒体产业研究院调研团深入大方县:携手杜鹃红探索电商人才共育新模式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