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科概况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正文
黔沿新闻大讲堂——我院举办“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争论”学术讲座
2025年04月29日 18时37分   审核人:   (阅读:)

2025年4月21日上午,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联合教务处,在南校区行政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题为“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争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传媒学院院长钟华主持讲座,吸引了学院众多师生前来学习和交流。

62383

讲座中,刘海龙教授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知识创造、传播与应用中的双重作用,并指出当前学界对AI知识生产的争论焦点,包括技术赋权与人类主体性的平衡、算法偏见与知识公平性等问题。刘海龙教授强调,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对话,引导技术向善,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和批判性的知识生产体系。

随后,刘海龙教授以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智人之上》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系统间因现实情境产生的偏见现象,以及AI幻觉问题的本质。通过援引多个实际案例,他着重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在伦理、安全、社会秩序等多个维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67C63

除此之外,刘海龙教授还基于知识分类维度,对两种人工智能知识生产模式展开了深入探究。研究结论表明,人工智能产出的知识与人类传统知识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难以进行逻辑阐释;其二,人工智能无法形成基于感官体验的感性认知;其三,人工智能不具备意向性与情感化表达能力。

1677E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就“AI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冲击”“技术垄断下的知识多样性保护”等话题与刘海龙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传媒学院院长钟华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讲座是贵州民族大学“部校共建成果展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们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角,也为学院在智能传播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拓展了思路。


文:冯双玲

图:赵哲黎

编辑:冯双玲

一审:冯双玲

二审:胡刃

三审:吕映红

上一条:黔沿新闻大讲堂——我院举办“从‘做新闻’到‘做民族志’”学术讲座
下一条: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在贵阳召开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