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贵州赛区总决赛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体学生到场观摩,在赛事中学习专业技能、感受两岸文化交融,积累成长经验。

22级播音专业丁晓娜主持活动
赛事设置的三大环节为学子提供专业学习样本,本次大赛总决赛设置自我介绍、即兴评述及模拟主持三个核心环节,各环节呈现的专业细节,成为播音学子的“实践学习素材”。

嘉宾评委打分现场
在自我介绍环节,参赛选手未局限于履历罗列,而是将个人成长故事、主持理念与两岸交流思考相结合。有选手分享主持两岸学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的经历,也有选手提出“愿做两岸青年对话传声筒”的想法,展现出“有温度的表达”,让观摩的同学认识到专业表达需兼顾声音质感与情感、思想的注入。

选手李郁彧正在进行自我介绍
即兴评述环节围绕“传统文化传承”“科技助力两岸交流”等主题展开。面对命题,选手们能快速调用贵州苗绣、台湾高山族织锦、“云端非遗课堂”等实例支撑观点,其“有储备的应变”能力,让同学们意识到日常积累文化知识、关注社会热点对提升即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赛事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素材储备不足导致课堂即评环节表述卡顿”的问题。

选手许又苏正在进行即兴评述环节
模拟主持环节聚焦“两岸民族文化交融”主题,选手们串联苗族银饰、侗族大歌与台湾少数民族文化设计内容,并展现灵活控场能力。如出现嘉宾发言简短的情况,选手会以“丰年祭与苗年‘跳花节’是否相似”引导交流;出现冷场时,会用“被侗族歌声打动的观众可先鼓掌”的话术调动现场气氛。这种“有掌控的主持”让学子理解,主持需注重互动与应变,肢体语言、站位等细节均需服务于内容传递。

选手戎一鸣正在进行即兴评述环节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用语言串联两岸少数民族文化,当“苗族银饰纹样与台湾木雕图案均讲述祖先故事”的表述出现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直观展现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特质。同时,选手们的“通过主持传播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毕业后推动两岸学生文化交流”职业规划,也让现场观摩学子意识到播音主持职业兼具“文化传递”与“情感连接”的桥梁作用。

选手戎一鸣正在进行模拟主持环节
活动结束,主持人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观众说即评。同学们积极参加,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一班同学王越滴第一个举手,尝试本次赛事的即兴评述题目,她选择的题目是“贵州的‘桥文化’对两岸青年有何启示?”。3分钟准备过后,王越滴同学从“桥的连接本、建桥的攻坚克难、桥的共生价值、桥的文化赋能”四个方面展开了评述。现场评委也给予了参与互动同学们专业能力的肯定,同时也给出了今后的学习建议。

选手袁玮正在进行模拟主持环节
此次比赛,不仅展现了贵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主持风采,也让前来观摩的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在赛事中深刻体会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一班郑思思同学表示,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主动了解两岸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传播贵州故事、海峡两岸故事、中国故事添砖加瓦,为两岸文化交流献一份力。后续,我院将继续结合学生需求,组织更多专业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助力播音专业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为传媒行业及两岸文化交流领域输送青年力量。
图:杨骆凌云朱庭宇
文:陈涵朱庭宇
编辑:刘海蓝
一审:张佳欣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