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教学设施 教学成果 学生风采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学生风采>>正文
传媒学院开展暑期推广普通话“三下乡”总结暨“一院一品”分享沙龙
2025年09月15日 11时49分   审核人:   (阅读:)

在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之际,9月11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举办暑期推广普通话“三下乡”总结暨“一院一品”分享沙龙,分享总结暑期各“三下乡”实践队推普成果,交流成长经验,为语言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写下生动注脚。

(主持人丁晓娜开场画面)

活动伊始,主持人以热忱之声回溯了这个夏天,传媒学院学子怀揣推普使命,或赴乡间架起沟通桥梁,或于竞赛赛场崭露锋芒,这些鲜活实践,皆为“一院一品”建设最生动的诠释。贵州民族大学校团委胡斌书记、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吕映红等嘉宾莅临现场,在热烈的掌声中,钟华院长为活动致辞,为这场思想与经验的交流会正式拉开序幕。

(钟华院长致词)

暑期“三下乡” 期间,传媒学院四支实践队伍深入基层,以脚步丈量土地,以声音传递力量。在分享环节,四支实践队伍依次带来动人讲述:

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重点团队——“薪火传递志愿服务1队”,前往多地开展推普活动,该队队员代表分享如何通过趣味教学提升乡村儿童普通话水平,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根据村民需求调整培训方案,不仅获得当地群众认可,还拓展了后续合作的空间。

(薪火传递志愿服务1队代表发言)

“薪火传递龙里县专项服务队”分享她们这支“麻辣女子小队”,在龙里县持续开展作品拍摄、推普教学等工作,通过制作丰富多样的媒体作品,队员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学院与当地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助力县域培养短视频运营人才。她们以独特方式在当地传递温暖,镌刻下青春的印记。

(薪火传递龙里县专项服务队代表分享)

“薪火传递息烽服务队”分享了他们与中国传媒大学师生联合开展乡村推普活动的感受。他们重点聚焦少数民族文化推广,产出新闻稿和人物专访,通过教学帮助村民提升对新媒体传播的认识,相关作品在多平台发布并获得大量关注。

(薪火传递息烽服务队代表发言)

“‘党引征程·溪润法声’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队”分享了将“推普”与“普法”进行结合的特殊实践。以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的同时,通过多种宣传路径展现乡村风貌,在普法活动中创新结合推普要素,团队成果获得多家媒体报道。

(“党引征程·溪润法声”代表发言)

四支队伍分享结束后,校团委胡斌书记作总结:他肯定了4支队伍取得的实践成效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并指出“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推广普通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之一。希望同学们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社会温度,让传媒的力量能够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胡斌书记为三下乡活动总结)

在沙龙环节,学院参加2025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团队在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三支获奖队伍带来了精彩分享:

“智影灵犀队”《百越布依·枫香焕新: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在“智绘未来”赛道获一等奖。该团队将比赛项目与实际项目结合,以科技赋能非遗传承,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凭借作品亮点和实践结合的思路获奖,后续将推进项目进一步落地执行。

“画梦录队”分享比赛经验,强调团队合作、工作原则和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在作品拍摄中不断克服困难,通过不断修改和优化,传统文化在他们的作品中焕发出一键新生的蓬勃活力,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数字人‘桥小梁’”所在团队在“数字人赛道”获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其成果以“AI数字解说员”为亮点,展现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效能,普通话成为数字人与观众沟通纽带的创新成果,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画梦录队代表发言)

活动尾声,现场同学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从“三下乡”的实践故事,到竞赛舞台的创新突破;从老师们的殷切嘱托,到同学们的青春朗诵,大家共同见证了普通话在不同场景的重要价值,也感受到“一院一品”建设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繁荣与生态保护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同学们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

图:刘学蓉

文:张师花

一审:韦丹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

上一条:炎炎夏日送温情——传媒学院组织慰问军训新生活动
下一条:2025级新生军训风采:匕首连里的青春锋芒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