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明晰培养方向,搭建校内外导师沟通桥梁,我院于10月31日在传媒学院四楼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暨校外导师交流座谈会。由传媒学院副院长伍顺比主持会议,传媒学院教师代表、贵州民族大学校外导师及学生代表参会。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伍顺比副院长对参会嘉宾进行介绍。与会嘉宾分别有: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多朋副教授、贵州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黄黔光、贵州华彩影视传媒高级导演卢凤岗、贵州民族报社编委杜再江、贵州师范学院娄立原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吕映红、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伍顺比、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研管办副主任陈建璋、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胡刃、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符柯、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万尧嘉、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刘雨农。

传媒学院副院长伍顺比主持会议
接着,院党委书记吕映红从办学历史、办学规模、硬件升级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四个方面介绍学院情况。她表示,未来将打通本科与研究生实践教学,联合校内外导师培养兼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希望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携手,共同培养符合需求的新闻传播类高质量研究生。”随后,吕映红书记为新增校外导师张多朋、产业导师黄黔光颁发聘书。

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吕映红介绍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吕映红为新增校外导师颁发聘书
黄黔光(左一)张多朋(左二)
会上,伍顺比副院长组织学习相关文件,重点学习《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导师需在思想引领、招生公平、学业指导、学术规范、论文质量、经费管理、师生关系等8方面履行职责。
在交流发言环节,研究生导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见解。民族志纪录片导演卢凤岗谈及不同代际学生差异,指出00后更趋实用主义,但强调专业学习与就业并非对立。

贵州华彩影视传媒高级导演卢凤岗
“不管你想躺平还是奋斗,在最青春的年华,都要为将来有资格躺平做一点铺垫。”黄黔光以培养儿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经历,建议学生提前做好生涯规划,分享公务员备考及新闻行业实战经验。

贵州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黄黔光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于很多同学可能存在的专业迷茫问题,张多朋以贵州村超策划人王永杰的案例,用“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鼓励学生以专业赋能地方发展。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 张多朋
杜再江从“重新认识实践的重要性”“重新认识传媒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新认识自我成长”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呼吁学生重视实践,打破“传统媒体式微”的刻板印象,通过一线实践明确研究方向与职业规划。

贵州民族报社编委杜再江
贵州师范学院娄立原介绍学科竞赛情况,为学生参赛提供指导;传媒学院副教授符柯分享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经验,而卢凤岗则补充强调专业能力是用好AI工具的基础,二者需相辅相成。

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娄立原

传媒学院副教授符柯
会议最后,伍顺比副院长总结表示,此次会议明确了导师工作规范与研究生培养方向,后续将做好“第二导师选择”服务工作,推动校内外导师联动,助力专业学位硕士成长为“懂理论、会实践、能担当”的传媒人才。
图文:饶美
编辑:李芳琴
一审:张佳欣
二审:杨蕾
三审: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