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教学设施 教学成果 学生风采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研究生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教学>>正文
科研进行时 | 暑期不等闲,传媒学子把课题研究深入到乡村振兴画卷的“她”力量中
2021年09月01日 22时39分   审核人:   (阅读:)

2021年8月15日至8月19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语境下媒介赋能农村妇女创业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陈芳芸、彭春菊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湾子寨村进行调研,深入当地妇女引领的特色产业——富纳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富蜡刺绣厂)探寻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力量。

 

湾子寨村

 

富纳刺绣厂负责人黄梅(右数第三位)邀请调研团队成员穿上当地苗族的盛装一起合影

如今乡村社会正处于历史巨变之中,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媒介赋能下沉到乡村,多媒介共振,智能化在农村已经普及开来,在农村地区的妇女群体对媒介的了解和运用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之中。8月16日至8月18日,共计三天时间,调研团队在富纳刺绣厂抽样4位成家后的普通女性展开观察与对话,追踪记录她们的生活轨迹,记录她们在媒介更迭发展的今天与外界的媒介接触交流。试图从她们与现代性社会的互动和交往中,以人的温度来度化物的呈现,追寻普通农村女性的真实生活图景,描绘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人依托旧路拓新路的精神面貌。

 

目前常驻富纳刺绣厂车间做工的4位苗族妇女

8月16日上午调研团队到达湾子寨村富纳刺绣厂所在地址,根据实地情况调整调研方案后,下午在负责人黄梅的带领下参观刺绣厂妇女做工环境,并拍摄黄梅运作刺绣机器和正在雕花刺绣的妇女们。

 

传媒学子与正在画蜡的妇女面对面

在刺绣厂车间,黄梅正在调试机器,“机器不比人工,你要盯紧了,有一点丝线打结都会阻止机器运作。”在车间的上方,赫然展示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几个显目的大字,正如标语所言,刺绣厂平日里有10多名苗族妇女务工,每月平均有10万多元人民币的订单,妇女们靠一门精湛的刺绣技艺一针一线“绣”出了致富之路。

 

富纳刺绣厂车间的标语

 

富纳刺绣厂车间的标语

 

黄梅正在调试刺绣机器

 

调研团队拍摄富纳刺绣厂车间正在画蜡的苗族妇女

8月17日和8月18日共计两天的时间,调研团队集中对常驻富纳刺绣厂的四位妇女进行了深度访谈和生活观察。其中苗族妇女李从秀今年已经70岁的高龄,是富纳刺绣厂车间年纪最大的员工,仍坚持每天到刺绣厂画蜡刺绣,她没有进过一天学堂,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做工间隙,刺绣厂里其他年轻妇女经常把李从秀画花的场景拍摄成短视频分享到快手、抖音平台上。

 

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苗族妇女李从秀

 

苗族妇女李从秀正在画蜡

富纳刺绣厂里做工的妇女多是湾子寨村原住居民,大多数年龄在30—40岁,小学文化程度,在进入富纳刺绣厂之前,她们多是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没有任何收入。富纳刺绣厂由民革苏州市委和纳雍县民宗局于2019年协调资金成立,黄梅在接手刺绣厂之前是做小工坊的,自产自销,销路仅仅局限于身边的亲戚朋友以及老买家的口口相传。

 

调研团队在对富纳刺绣厂负责人黄梅进行深度访谈

据刺绣厂负责人黄梅介绍,她们大多数都是2020年—2021年才开始接触媒介传播产品,试图探索扛起宣传的旗帜。苗族妇女们巧手做出来的产品,没有宣传,与互联网断链的,销路一直是窄的。黄梅说:“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媒体的报道宣传,我们的产品逐渐走出湾子寨了,但目前我们还在自己学习媒介平台传播,”万物皆媒的时代,黄梅和刺绣厂车间的其他苗族妇女一手画蜡,一手已经开始探索从“他传”到“自传”的转变。

 

苗族妇女王丽在拍摄快手视频介绍自己身上穿的苗族服装

调研结束后,调研团队学以致用,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在课堂上所学的摄影拍摄技巧以及宣传文案写作方法教与苗族妇女们。苗族妇女同胞们紧跟互联网的更迭发展驶入媒介技术赋能的快车道,将手上的记忆复刻传播,主动拓展经济发展机会和空间的创业实践。

 

下班后回家路上的富纳刺绣厂女工们

 

富纳刺绣厂的苗族妇女杨群会展示创新后的蜡染手提包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管倩老师作为该次研究生暑期课题实践的指导老师表示:“青年学子通过将课题研究深入到乡村振兴的女性力量中,更好的呈现出新时代农村女性自觉地设计和决策自己的生活意愿和能力;该课题强调农村妇女主动利用社会资源,扛起自我解放的旗帜,自我完成由弱者到自主、自立的身份变迁,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和引领农村妇女群体创业实践,对于研究生接下来思考毕业论文方向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研究生把学术思维放在大时代背景下,通过调研,更好地描绘出当前新农村女性的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呈现新时代农村妇女的新面貌以及为乡村振兴语境下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提升和乡村多元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思考。”

 

 

|陈芳芸

|陈芳芸 彭春菊

编辑|杨小赢 付柏蓉

编审|韩洪雷 王晨曦

上一条: 传媒学院2021级新生报到入学
下一条:我院举办2021届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推介会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