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教学设施 教学成果 学生风采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本科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教学>>正文
“传媒薪火,时代新声”——2026届传媒学院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暨征兵·就业·考研动员推进会顺利召开
2025年10月20日 09时51分   审核人:   (阅读:)

当青春的指针转向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是埋头完成毕业论文,还是投身社会实践?是选择踏入职场,还是继续深造考研?抑或响应号召,投身军营报效祖国?2025年10月16日,在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召开“2026届本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暨征兵、就业与考研动员推进会”,在这一会议上,这些关乎未来的“多选题”有了清晰的“导航图”。这次会议,既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吹响了迈向实习、论文、考研、就业与征兵等多条人生赛道的集结号,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学子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与路径。学院领导、各系部教师与全体2026届毕业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时代的召唤,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媒薪火,时代新声”。


989E2

                     图一:宣传图片

一、精心部署,吹响毕业“集结号”

E4D9D

图二:会议现场

会议于下午1点整准时开始,由学院教师廖璇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吕映红、院长钟华、党委副书记娄莉、副院长伍顺比等领导班子全体出席,与各系部主任、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及教务科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展现了学院对2026届毕业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系统支持。

二、双线并进,夯实学业“压舱石”

会议的核心议程紧紧围绕“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大核心任务展开,旨在夯实学子学业根基,为其顺利毕业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钟华院长:实习与论文是衔接未来的关键桥梁


9429F

图三:钟华院长寄语

院长钟华首先就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整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她从学科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出发,阐述了高质量完成这两项任务对于巩固专业知识、衔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实习方面,学生可自行找单位或由学院统一协调。钟华院长强调,传媒学子需兼顾专业能力与高情商,勉励传媒学子以过往在省社科联、省科协获高度评价的实习生为榜样,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有数、手勤脚快”,并提醒各位传媒毕业生在实习期间注意安全,保持联络通畅。最后,钟华院长祝愿全体实习生获得单位认可,为校园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实习与实践负责人石姝丽: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实践之桥”


8A4BE

图四:石姝丽老师发言

石姝丽老师详细介绍了实习的两种形式——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重点说明了“校友帮”系统的使用流程、实习保险的办理方式及材料提交要求,强调实习鉴定表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明确实习时长。此次实习旨在搭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实践之桥”,帮助学生在岗位上锻炼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三、三维赋能,开启人生“多赛道”


888E8

图五:姚琪老师发言

姚琪老师围绕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两大关键任务作出系统说明,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清晰指引。在专业实习上,她还指出,各专业的实习时长与学分要求存在差异,学生应依据个人培养计划,主动向所属系确认具体安排。她特别提醒同学们关注各项任务的截止时间,合理规划进度,确保论文与实习工作有序推进。此次说明内容翔实、指导性强,为学生走好大学“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重要支撑。

征兵政策宣讲人李永昊:携笔从戎,投身军营


99B5E

图六:李永昊老师宣讲征兵政策

李永昊老师生动宣讲了大学生征兵政策,包括补助、毕业、就业等多项优待政策。他指出,参军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报效祖国的光荣选择,鼓励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国防事业。

考研动员与毕业要求负责人伍顺比:冲刺考研,规划未来


8DCD8

图七:伍顺比副院长发言

伍顺比副院长在动员中强调,考研不仅是升学途径,更是自我历练的过程。他建议学生合理定位、全面收集信息、善用学校资源,并提醒学生关注四六级考试、课程补考等毕业相关要求,确保顺利拿到学位,达成心仪的考研志愿。


A9F81

图八:主持人廖璇宣读《传媒学院鼓励报考研究生奖励办法规定》

会议最后,主持人廖璇宣读了《传媒学院鼓励报考研究生奖励办法规定》并对推进会进行总结,她表示,学院将是全体2026届毕业学子最坚实的后盾,也希望同学们能根据此次会议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勇敢选择,无论是投身实习、潜心论文、冲刺考研、积极就业还是报名参军,都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此次推进会,如同一场在毕业季启航前举办的“导航盛会”,它不仅传达了具体的工作安排,还传递了学院对每一位学子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传媒学院的莘莘学子,正站在“传媒薪火,时代新声”的交接点上,整装待发,准备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时代强音。

图:杨雨心

文:石通

一审:李芳琴

二审:杨蕾

三审:吕映红

上一条:十六周锻造,声声入心——直击贵州民族大学播音系“硬核”早功训练
下一条:赴往新程,“网新”而行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见面会圆满举行

中国·贵州·贵阳·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维护)

联系电话:0851-88924675  邮箱:cmxy@gzmu.edu.cn

历史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