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至22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成功举办了“2023年度省级金课《影视人类学》暨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影视人类学》课程教学成果作品展映”活动。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刘思成老师、贵州纪录片导演卢凤岗、杨娟以及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邹璿、传媒学院张勇、欧继花、普天行、蒲夏青等老师出席点评。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班、2021级影视人才卓越班的同学及部分研究生参加活动,活动由韦玮老师主持。
(活动海报)
10月17日晚7点,教学成果作品展映活动拉开帷幕。彭梓航同学执导的《礼技》率先登场,作品展现了原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大礼堂工作社团同学们的青春梦想与喜怒哀乐。随后,袁欣瑶等同学制作的《贵阳JUNGLE》聚焦于两位从事幼儿教培工作的青年在贵阳的追梦历程。何雨依虹等同学的纪录片《猫咖》则讲述了一个北方少年为女友留在贵州,通过兼职维持猫咖运营的温暖故事。最后,舒康等同学拍摄的《奶奶的桑榆晚韵》以奶奶的一天为线索,展现了贵阳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充满地方特色与人文关怀。四部作品各具特色,共同呈现了学子们的创作才华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展映活动现场)
10月21日,另四部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的纪录片——《贵阳印象·赶孟关》《譬如朝露》《罗汉街的剪发小哥们》《生有终而爱无涯》依次亮相。其中,龙莉亚等同学制作的《贵阳印象·赶孟关》细腻记录了贵阳孟关镇的赶集文化,反思了现代发展与传统文化的疏离;王思文等同学制作的《譬如朝露》则以翁岗村为背景,通过诗歌与影像的结合,展现了独居老人、智障儿童等边缘群体的村庄记忆,并首次提出了“散文纪录片”的理念;王静恩等同学制作的《罗汉街的剪发小哥们》聚焦于热心公益的剪发学员,展现了他们的思考与贵阳的城市风貌;王芬等同学制作的《生有终而爱无涯》大胆探索殡葬题材,展现了行业的特殊性与社会意义。
(卢凤岗老师点评)
10月22日晚,又五部风格迥异的影片逐一亮相:《贵阳背篼》由孙业成等同学执导,聚焦贵阳城中辛勤劳动的“老背背”群体,通过真实记录他们的工作艰辛与居住环境,唤起观众对这一行业的深切关注;《留筑女孩》由潘福强等同学制作,细腻描绘了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如何在就业、家庭与学业间寻求平衡;《孙洲洲》则是王强聪同学执导的个人传记纪录片,以经纪人视角展现网络歌手孙洲洲的台前幕后,塑造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公众形象;张紫懿等同学带来的《暮年面屋》,讲述了一对老夫妇与面条的不解之缘,展现了他们平凡而温馨的日常;最后,刘欢等同学创作的《南溪印象·编织生活》,记录了韦佳亮奶奶晚年编织篮子的生活,展现了她通过编织减轻子女负担的坚韧与乐观。这五部作品共同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暮年面屋》影片片段)
放映结束后,师生们讨论氛围热烈。作为传媒学院“回影像”论坛的经典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创意与才华,更通过观影后的深度交流与专家点评,为学子们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验累积与能力提升的桥梁。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邹璿老师点评现场)
图文:王善善、张旭东
编辑:冯双玲
一审:蒙蒙、冯双玲
二审:胡刃
三审:吕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