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1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2022级传播班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开展了《社会调查与分析》《新闻业务实训》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
2021级、2022级传播班课程实践教学出发前合照
围绕非遗传承、文旅融合、地摊经济等有关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主题,师生们走访了贞丰县的贞丰古城、易地扶贫搬迁点丰茂街道珉城社区,以及永丰街道岩鱼村等布依族村寨。
采访岩鱼村村委常务委员罗玉文
贞丰古城原为当地布依族先民集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之前。古城内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建院落,不仅保持原有的古朴风貌,还被赋予了新的功能——社区图书馆、青年艺术空间、露天电影院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古城创业的几位00后非遗传承人在研习国家级非遗小屯皮纸、贵州省级非遗窑上村土陶等传统技艺的同时,设计制作出新潮的文创产品,深受市民与游客青睐。学生们就“青年参与布依文化的具身行动与习俗延续”等话题,与贞丰古城管委会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古城居民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打造“学习成长型共益社区”。
国家级非遗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帆带领学生参观贞丰古城“珉谷艺术空间”
教学实践期间,7月11日正值当地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六”。岩鱼村的布依族村民们在田地里举行祭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学生们对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行访谈,向其请教祭田仪式、集体婚礼、乡场赶集等民俗。在这里,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方式。
学生们与贵州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年青贞好”艺术联展策展人姚思英交流
黔西南州贞丰县丰茂街道珉城社区,是贞丰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生们走访多位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搬迁群众,了解“村民变市民”后的生活变化。“我们最关心的,是搬迁区居民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尹云厚认为,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文化融合。
学生们尝试布依族村民的祭田美食
教学实践活动的另一亮点,是贞丰县融媒体中心与师生代表们开展座谈。贞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臧绍敏详细介绍了当地在创新宣传手段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让更多人看到贞丰、爱上贞丰。”臧绍敏表示,希望与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县域宣传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为贞丰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访谈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
座谈会上,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刘雨农谈到了“如何利用传媒助力乡村振兴”。她认为,媒介不止要传递信息,也要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发展的推动者,“我们有责任将贵州乡村的故事讲生动,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与融媒体中心开展交流座谈
此次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们对贞丰县的“以文化人,以文兴城”的社区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促进他们思考如何让所学专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学生代表在总结时表示,他们学到了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必将成为其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宝贵财富。
图文:杨雅惠、戴佳欣、陈梦娇、牟雅婷、万本录
指导教师:李思瑾、姚静、尹云厚
编辑:蒙蒙
一审:刘雨农、蒙蒙
二审:钟华、胡刃
三审:吕映红